綠世界之滿月圓

  海拔高度1500至3000公尺,介於郊山及高山之間的山區,一般稱之為中級山區,中級山以路程遥遠著稱,區內林相較複雜,路況較不明確,而滿月圓周遭的中級山在熱心山友前輩們的踏查維護下,路徑可謂相當明顯,只要是有登山經驗的山友們,配合地圖及行程記錄,應該都可以順利進出,只是,體力與耐力可就騙不了人了,不論原路來回亦或是O型縱走,任何一條路線非得花上個八個鐘頭以上不成,(那些視北插為後花園的奇人異士可就不在此限了)。

  若以北插天山(H1727M)為中心,延稜往北則有多崖山(H1700M)、樂佩山(H1553M)、卡保山(H1583M)、逐鹿山(H1414M),而後轉向東縱走至烏來的拔刀爾山(H1117M)。稜線往南延伸則通魯培山(H1904M)、南插天山(H1907M)、待矢負山(H1354M),另魯培山又有支稜可通往拉拉山。

  這條漫長稜線上也因台灣山毛櫸及夸父綠小灰蝶而更加聲名大噪,入秋後台灣山毛櫸滿樹金黃的醉人景象,也讓中南部的山友們不辭辛勞地北上攀登北插天山。此區也因山高路遙,無人居住,使發跡於山區的溪流清徹,水質甘美。

  這是一個美麗的綠世界,走上千遍也不厭倦,身體的疲累換來的是滿滿的甜美回憶,歡迎來到綠世界。

↓拿出地圖,畫出今日預計行走的路線

↓綠世界入口,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入夜後螢光點點,好不美麗

↓從小就聽說多看綠色可以避免近視,不知近視後多看綠色可會減少近視度數?唯一可知登山十八年來近視度數未再增加過,希望不是因年紀漸增所造成^^|||

↓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內自導式步道,由此也可以接北插步道

↓走在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內,輕鬆自在

↓不知為何,紅配綠會叫狗臭屁?其實,這麼強烈的組合真的很美麗

↓有毒植物,大花曼陀螺

↓可知轉個彎後會見到什麼?見到的還是一片綠!

↓走在滿月圓區,目光所及盡是一片翠綠,再搭配蚋仔溪的流水潺潺、涓絲白瀑,空氣中的陰離子令人神清氣爽。

↓滿月圓瀑布上游


告別滿月圓瀑布,接下來可是遊人止步,山友專走的登山小徑了,艱苦行程即將展開。

本文撰寫於2005年5月

汐止大尖山親子遊

  大尖山標高460公尺,背倚五分山群北臨基隆河,嚴格說來是四分子尾山西北稜的一個稜肩,但因此稜走向到此斷落,由左右兩側斜抵基隆河而形成一座山錐;由汐止仰望真是尖得可以,故名「大尖」。

  日據時代,由於大尖山看起來很像日本富士山,所以日本人就稱之為「聖山」。另於登尖立頂,向四周展望時,遠近名山勝地皆歷歷在目,像是基隆山、基隆港、基隆嶼、七星山、大屯山、紗帽山、觀音山、台北盆地,甚至遠到桃園的拉拉山也難逃望眼,如此秀麗山水,使得大尖山又被稱為「秀峰」,當然山下的秀峰路、秀峰國中、秀德宮及山上天秀宮也都是因此而得名。

  大尖山區由於開發甚早廟觀頗多,像慈航堂、光明寺、聖德宮、天秀宮等都極具勝名,其中慈航堂更以肉身菩薩聞名,為本省到目前(民國八十六年)為止三座肉身菩薩的第一座。除了廟觀之外,瀑布也是頗有可觀之處,像是秀峰瀑布、茄苳瀑布、大尖瀑布及東山瀑布等也都各具特色,如此靈山秀水實在是不容錯過。其實本山區早已是汐止居民的晨間運動場所,每日清晨四、五點即見人來人往,或短履,或赤足,可見其路況之好走,途中之天秀宮更是土風舞韻律操的大本營,常常見到婦女朋友三五成群聞樂起舞。

以上資料來源台北縣政府

  12/10星期五晚,姍薏在Skype中說到需仁星期日相約要去汐止大尖山,12/11跟需仁確認雲海家族參加此活動,並也得知當日中午會有豐盛的火鍋大餐可吃,果真讓我們大開眼界,簡直是將煮食家當全搬到了戶外,竟然比我們在家裡吃的還好,需仁的繽紛美食團真的不是浪得虛名,但為了對得起大家的胃,大尖山健行也就成為我們的開胃菜囉。

↓天秀宮為登大尖山必經之地,大尖山是條老少咸宜的健行路線,可惜的是天秀宮旁的卡拉OK聲真的讓人受不了。

↓面對天秀宮,左右兩側有兩條路可上大尖山,右側路線有一段會接上柏油路,左側路線則全線走在山林裡面,此次我們從右側路線上山,由左側路線下山,套句登山術語,這叫O型路線。

↓女兒品涵。

↓品涵與含羞草。

↓帶頭的姍薏與小朋友們走在先,走在後頭的據說是為了拍照,所以走的慢點。

↓品涵與含羞草。

↓品涵。

↓品涵。

↓品涵。

↓柏欣與含羞草。

↓繽紛二代偶像劇試鏡。

↓大尖山頂望汐止、內湖、五指山,此相片借用了需仁新購買的漸層鏡。

↓回眸的哈利波特。

↓品涵與含羞草

↓閒聊的繽紛夥伴,我們在這裡還碰到了和同事一同前來登山的大肚魚,奇妙的繽紛世界,到處都有繽紛人。

↓大尖山頂美麗的稜線步道。

↓暖冬,要紅不紅的楓葉。

↓姍薏、含羞草與品涵。

↓下山囉,肚子餓了,準備來去煮火鍋吃。

↓山上的玩具組合屋。

↓天秀宮廣場提供投幣式的碰碰車,小朋友的最愛。

↓午後,雲開霧散。

↓昂望大尖山,親子遊的好地點。

↓品涵。

↓相思樹。

↓芒花。

本文撰寫於2004年12月

冬日午後的山中傳奇

  三峽,一個充滿自然與人文史蹟的小鎮。
  
  對於三峽的第一個印象始於1987年所購買的第一本旅遊書,那年我由台南北上淡水唸書,書上的介紹讓三峽之美深埋於心中,只是當時從淡水坐公車到三峽得花上兩至三個鐘頭時間,是故難得去那麼一趟,如今,北二高的開通,縮短了中和(住家)與三峽的距離,三峽反倒成為我最常去的世外桃園。

  由三峽往大溪方向行經台三線轉往台七乙線,可以接往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及三民、復興鄉接北橫。台七乙線前半段主要沿著大豹溪而行,大豹溪上源有三:分別為發源於熊空山區的熊空溪(源頭地海拔約840公尺),源出於羅培山(或稱樂佩山,海拔1560公尺)、北插天山(海拔1727公尺)的蚋仔溪,及發源於卡保山(或稱加母山,海拔1582公尺)的中坑溪。

  有名的雲森瀑布即是來自於中坑溪的潺潺流水,而滿月圓瀑布及處女瀑布則位於蚋仔溪的上源。

  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周圍中級山林立,這些充滿原始之美的山區人煙稀少、人跡罕至,使得發源於山區的溪流水質純淨,尤甚於市售礦泉水,蓊鬱森林內的芬多精令人神清氣爽,有機會來此登山,在山上泡杯咖啡,煮包泡麵實乃人生一大享受。

  這裡的好山好水是我積極探索的目標,在操勞的登山行程之餘,利用周末午後全家到山中傳奇,沿中坑溪走走,無需任何花費,美景隨手可得,心動嗎?馬上行動吧。

溪流資料參考:http://www.sanshia-shinglunggung-matzumiau.com.tw/c_History/c_history_1.php

本文撰寫於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