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仔頭山古戰場

  大台北地區有幾座擁有一等三角點的山岳,東為深坑的土庫岳,西為樹林的大棟山,北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七星山,東北方有金瓜石的燦光寮山,南則是位於新店溪上游、海拔870公尺的獅仔頭山。

  此行(2004年10月)應朋友之邀,同登獅仔頭山,透過網路搜尋到的資料驚然發現,獅仔頭山曾是古戰場,以下為【2003/02/05】聯合報的報導。

………………………………………………………………………………………

新店獅仔頭山 發現古戰場
【記者曹銘宗/台北報導】

  台北縣新店市塗潭里委託文史工作者吳智慶、莊華堂及古道專家楊南郡等人,對該里獅仔頭山一帶進行實地探勘及耆老訪談,發現砲管、戰壕、古井、石碑、堡壘等遺址,也採集了吃人肉、漢番連手抗日、英軍戰俘營等故事。

  吳智慶認為,政府可以把這個擁有豐富歷史資源的「古戰場」,配合當地的生態景觀,規畫成為「獅仔頭山綠野史蹟公園」。

  根據吳智慶提供的調查報告,新店獅仔頭山一帶本是原住民泰雅族屈尺(今烏來)、大豹(今三峽)兩個部落的獵區,清乾隆年間開始有漢人到此拓墾,並在南麓建了一個名為磺窟的聚落。漢人在礦窟興建石頭城,種刺竹、蓋槍樓、搭望寮,以防泰雅族出草。然而,泰雅族出草的「番害」不時發生,某處曾有十三人的頭被砍走,身體埋在當地,留下「十三陵」(土堆的墓)的舊地名。

  有一次,當地漢人抓到一個出草的泰雅族人,為了洩恨,又傳出「吃了番肉,以後不再怕番」,就決定把這個人殺掉煮了,全村分食。

  清末,劉銘傳帶兵前來此地「撫番」,曾抓到屈尺部落的大頭目,但劉銘傳學三國時代諸葛亮把大頭目放了。後來,當地漢人與泰雅族交好、通婚,還設了「番學堂」讓泰雅族人來上課。

  日據時代初年,全台武裝抗日,獅仔頭山一度聚集了幾千人,有漢人也有泰雅族,當時被日本人稱為「土匪」,花了兩三年時間才平定。

  後來,日本人把獅仔頭山當成「理蕃」的基地,並開採當地的樟樹。當時,泰雅族曾攻入獅仔頭山,殺了四十多位日本人及漢人,日本政府派兵打了幾年才平定,還立了一個「防蕃碑」。

  日據時代晚期,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把東南亞戰場的英、美軍等盟軍戰俘送到台灣,興建很多俘虜收容所。當時,日本人也由英軍戰俘在獅仔頭山以樹木、茅草搭建一個簡陋的收容所,曾關了三百人。
吳智慶指出,獅仔頭山一帶有很多遺址,又是屬於國有林地,由政府著手規畫為史蹟公園並不困難。
………………………………………………………………………………………

  此行發現,獅仔頭山史蹟公園已經成立,今年三月時這裡還曾辦過金毛杜鵑祭,看來明年三月再度拜訪此地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獅仔頭山有獅頭及獅尾兩個登山口,此次我們是由獅頭登山口原路來回,不急不徐慢慢行,約莫三個小時即可來回,是很不錯的半日遊行程。

行程參考(登山補給站)

↓獅頭登山口望今天的目的地

↓先看看今天要走的地圖指引

↓上路囉!

↓走在樹林內的感覺真是棒

↓還有說有笑

↓路旁解說牌告訴我們這乾燥地蕨類植物叫芒箕

↓觀獅坪到了,拍張相片留念

↓開始上登

↓登崖梯

↓開闊的視野

↓猴洞尖

↓鳥瞰登山口停車處

↓遠方、雲的下方處是觀音山喔

↓獅仔頭山防蕃碑,朋友端詳許久,就是看不清碑文,回來後資料告訴我們,碑文在另一邊^_^|||

↓防蕃碑文

↓看的出這是「古戰場壕溝」嗎?

↓山上有這麼一座古井

↓獅頭山一等三角點

↓滿掛登山路條的獅仔頭山頂

↓回程,由上往下望崖梯

↓回望崖梯

↓一葉知秋

↓我不認識它

↓登山口的蜘蛛特寫

↓藍天下的獅仔頭山

雲森瀑布→卡保山→逐鹿山O型縱走

台灣山毛櫸的四季By雲海
迎風搖曳山毛櫸 落葉繽紛鋪滿地
冬去春來發新綠 秋為山林披彩衣
…………………………………………………………………………………………………………….
2003年1月18日,晴,今天上山走走的目標是雲森瀑布→卡保山→逐鹿山

雲森瀑布幾年前曾帶同事們走過,那一次登頂滿月圓山後下至滿月圓森林遊樂區,而此次將完成雲森瀑布→卡保山→逐鹿山的O型縱走,行程絕對比雲森瀑布→滿月圓山來的辛苦,但辛苦終是有代價的,我始終如此認為。

以下是此次的行程記錄,僅供有興趣前往探索的山友們參考。

7:45
開著我那台近十年的Toyota Corona車到達熊空候車站,此時已有兩部廂形車先在此處停車,推斷前方應有山友先行。

7:50
將愛車停妥後出發,往山中傳奇方向的左方泊油路而上,路的右下方中坑溪流水潺潺,今兒個登山路也都大致延著中坑溪而上,直到雲森瀑布後再轉往卡保山稜線上攻。

8:00
產業道路左方邊坡開始見到柑橘園,柑橘樹上金黃色的柑橘累累,路旁放置的飼料味道刺鼻,看著一包包的飼料,心裡想的卻是柑橘的清香味道,兩種不同味道形成強烈對比。

一個人悠閒地走在產業道路上,在潺潺溪水聲的陪伴下,一步步往登山口前進,今兒個山上的風勢強勁,風吹林木的聲響感覺就像輕度颱風侵台,讓人不免擔憂今天真的是好天氣嗎?

沿著產業道路徐徐上行,二個回頭彎後即至登山口。

8:18
鐘聲山莊(菓園)入口,門口右側楓紅,沿產業道路續行,一分鐘後到登山口,登山口綁有很多路條(註:回程才發現其實可以直接開車到登山口,因為下山口即在此登山口上方幾分鐘路程處)。

進入登山口後就是傳統的山林小徑了,一個人徜徉在蒼鬱森林裡,真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

8:38
小溪由左方山坡岩石堆內滲出,溪水不大;路的右下方可見一大片柑橘園。

8:50
趕上前行山友共八人,詢問下得知他們今天的目標是滿月圓山,兩位大姊雖然氣喘吁吁,卻仍信心滿滿的表示:『上星期才登頂南插天山,今天應該不成問題才對!』是的,爬山要的不只是體力與腳力,耐力與毅力更是不可少啊,對於像我這樣的孤鳥而言,活動前對於登山路程的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

8:53
手拉山友所繫繩索確保,渡過由卡保山上流下的小溪,至此已可隱約聽見雲森瀑布所發出的聲響,過溪後約兩分鐘即可見到雲森瀑布。
雲森瀑布是由熊空山區切割而下的中坑溪所形成,依序形成了森山、雲心、姐妹三瀑及心靈谷,雲森瀑布則為三瀑合稱,溪谷內的岩石壁上滿是楓葉,真是令人賞心悅目。

9:05
在雲森瀑布稍作停留拍照後,開始沿著登山路陡上,精彩路程即將展開。

9:20
三叉路口,右往滿月圓山、組合山,左往卡保山,取左路上行,溪水聲愈來愈小,山況愈趨荒野。

10:00
左方傳來溪水聲,天空偶爾傳來飛機飛越的引擎聲響。

10:07
見一小溪,猜測此溪可能是8:53所渡過的不知名小溪上游。這是今日行程中的最後水源地,我在此裝滿2000CC的溪水,準備到山頂喝下午茶。

10:10
再度出發,隨著海拔的攀昇,溼氣愈加深重,中級山區常見的蘚苔及著生植物隨處可見。

11:33
上到稜線,開始見到台灣山毛櫸,有中國民國山岳協會長青隊路標,寫明往卡保山、逐鹿山,右方有一叉路,但並無路標指明路往何處,但從行程資料與方向觀之,此路應是通往雲霧飄渺中的樂佩山(羅培山),而這座山也就是下回我將探索的目標。

稜線上的台灣山毛櫸雖然均已落葉鋪地,但黑色枝幹的山毛櫸依舊昂首挺立,迎風揺曳,別有一翻風味。走在鋪滿山毛櫸葉的登山路上,感覺好不愜意。

往卡保山的路,有一大段路得與箭竹林奮戰,明明沒有下雨,但走過這一大段箭竹林卻仍全身溼透,建議以後有意前來的山友走這段路時還是穿上雨衣為要。

12:00
按奈不住飢餓,等不及登頂卡保山,即在離卡保山前約三十分鐘路程空地處煮泡麵,潮溼的地面,無處可坐,只能亦站亦蹲的享受在平地看似平凡的山中美味。

12:35
再度出發,沿途的台灣山毛櫸,依舊美不勝收,山毛櫸的數量比起北插天山似乎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13:03
登頂卡保山,海拔1582公尺,視野不佳,但手機有訊號(和信),休息拍照後繼續前行。

13:20
往逐鹿山前進,預計90分鐘路程。

13:40
大峭壁,手拉峭壁旁繩索小心攀爬而下,此後上上下下經過幾個山頭,讓人更加覺得往逐鹿山的路是如此的漫長。

15:00
登頂逐鹿山,山上略起薄霧,山頂有叉路通往加九嶺及拔刀爾山,路程時間約180分,想到就腳軟。

在逐鹿山頂煮包麥片及配上7-11的肉鬆派司,開始下午茶時間。

15:25
天空開始微雨(約莫下了五分鐘),趕緊收拾東西下山,路標寫明至熊空候車站約120~150分鐘。

16:40
下至叉路口,取右道下山後可接產業道路回到熊空候車站。

下山了,走在回程的產業道路上遙望今天所走過的山嶺,雲霧繚繞的稜線上有我走過的足跡,身上的疲累換來了心裡的滿足及永難忘懷的回憶。十多年來,我靠著雙腳一步步走入了山林,似乎也印證了聖母峰的探險先驅馬洛里(Mallory)曾說過的那句話:「因為山在那裡」。

以下為網路上搜尋到的資料,未來的一年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內的各大名山將是我積極拜訪的目標,下次將拜訪組合山及樂佩山(羅培山),希望以八個小時(含休息)縱走完成,有興趣同伴一起上山走走吧。
………………………………………………………………………………………………………
北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位於台北縣南端,恰好在台北縣與桃園縣交界處,行政區域分屬台北縣烏來鄉、三峽鎮與桃園縣的復興鄉,主要入口處有烏來福山村、三峽滿月園森林遊樂區與東眼山森林遊樂區及上巴陵之達觀山自然保護區等處。進入山區之後,沿途滿眼翠綠,流水潺潺,不時可見穿梭林間的小動物,實為踏青與從事生態觀察的最佳去處。
山毛櫸枝葉造型優美,隨著四季的變化呈現不同的風貌;造形優美,春天生長旺期時滿樹新綠極為迷人,小巧玲瓏的花同時開放,旋即脫落。秋季綠葉轉金黃,落葉後枝幹挺拔,又是另一風情,是極具學術與觀賞價值的珍貴樹種。
台灣山毛櫸特產於台灣本島山地,又名台灣水青岡,屬殼斗科的落葉喬木,最主要的分佈地點為北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內拉拉山至羅培山之稜線上,其生育地氣候潮溼,全年雲霧瀰漫,林內有不少蘚苔及著生植物,為生態學上所謂的雲霧盛行帶,且冬季時有降雪發生。
台灣山毛櫸為冰河時期殘留台灣的孓遺植物,分佈範圍狹隘,族群量稀,為了保存物種基因考量,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其公告為珍稀植物,列為本島亟待保護的植物。新近並有文獻指出本種為北插天綠小灰蝶的唯一食草,且本區常出沒的台灣黑熊,也可能將其果實做為部份食物來源。
若山毛櫸瀕絕滅,將破壞生態之食物鏈,影響關係物種之存滅。目前台灣山毛櫸因地僻之故短期尚未有被破壞之虞,然長期來看,來自南、北方的遊憩壓力,以及東、西方的開發利用,將漸使其生育地因人口的導入而被破壞或改變,因此有必要對遊客、登山客及附近居民進行教育宣導,同時進行土地開發利用與狩獵行為之監控,以維護保留區內之物種與生態系的完整性。
………………………………………………………………………………………………………
台灣山毛櫸又稱水青岡,為殼斗科之山毛櫸屬植物,為台灣特產種,屬落葉喬木。分佈逐鹿山、北插天山、南插天山、拉拉山、阿玉山、銅山等地。主要生長於迎風坡及稜線上。背風坡之植被1,500至2,000公尺為檜木林,1,100至1,500公尺為闊葉樹林。多生長在冷涼潮濕,排水良好之山坡,生長地的土壤含石率高並呈酸性。每年3月分底至4月中旬開花,9月至10月果實成熟。台灣山毛櫸林分之結構分為三層:最上層為台灣山毛櫸,高15公尺,中層為喬木及灌木屬,高2-5公尺,下層為草木層。山毛櫸林木中山毛櫸樹齡以70至100年者佔多數,林下小苗很少,可能與小苗不耐陰性皆有相關。

涵涵爬山去

雲海家女兒涵涵喜歡跟著爸爸到處爬山,問她為什麼喜歡爬山,她給的答案是:「因為我屬蛇的啊!」的確,她生肖屬蛇,這答案可真絕啊!

2003/03/30,Fen主辦的打鐵寮古道健行算是涵涵第一次接觸登山活動,當時涵涵還是邊走邊抱的方式走了約莫一半路程。

↓打鐵寮古道合照由Fen提供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