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之旅_大甲鎮瀾宮

  20070217,除夕,返府城過年的第一天,中午時分,路過大甲用餐,參訪香火鼎盛的大甲鎮瀾宮,也到了大甲有名的裕珍馨購買奶油酥餅。

  香火鼎盛的大甲媽祖廟,是大甲五十三庄民的精神歸依。以前稱做「天后宮」,即今名聞中外的「鎮瀾宮」,大甲鎮民習慣稱它為「媽祖宮」,廟中科儀則慎重的稱呼「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縣大甲鎮瀾宮」。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又稱「媽祖」。

  根據鎮瀾宮:「相傳清雍正八年,福建湄洲人林永興,自湄洲祖廟天后宮請得神像,來台定居大甲,雍正十年,興建小祠,歷經聖跡靈驗,香火鼎盛,而不斷擴建」。

  苗栗縣誌記載:「乾隆三十五年林對丹等捐建,五十五年,吳偏等捐修,光緒十八年林鳳儀等又捐資重修」。日據以前,淡水廳內祀奉媽祖的廟宇,都稱為「天后宮」。大甲「鎮瀾宮」也記錄為「天后宮」。日據以後,文獻資料皆記錄大甲媽祖廟為「鎮瀾宮」。至於何時改?為何而改?地方耆老也都不知道原因。民國七十七年在北邊金亭旁掘出「天后宮」界址碑,才又喚起鎮民對「天后宮」的認知。

  從「鎮瀾宮」字義,應指鎮海安瀾即「鎮住海浪,以供海上往來人船平安」。因此大甲媽祖信仰和大安港的貿易有密切的關係。而大安港於雍正九年闢為貿易港,歷乾隆至光緒年間而不衰,營運高峰,每天進出船隻高達六、七十艘,光緒二十年,每天仍有四十餘艘帆船的出入的紀錄。後來大安港泥沙淤積,至日據末期,已形同廢港。第二次大戰期間,被盟軍擊中的日機,曾嘗試迫降港邊的泥灘,可見港口功能已完全喪失。

  另外,大甲至新竹一帶的平埔族「道卡斯」,據先民的傳述,他們是由大甲的港口登陸,大甲是他們移民入台的原鄉,至清朝時期,他們祖先也篤信「媽祖」。所以大甲這塊土地的發展和港口、海運有深厚的關係,而鎮瀾宮的媽祖正是先民拓展時的信仰依歸。

以上資料來源大甲鎮瀾宮全球資訊網

福壽山風情畫

  2002年9月14、15兩天,台中福壽山上的波斯菊花海正綻放,繽紛旅遊網第十次活動在此隆重登場。因緣際會之下,讓我更深一層發現福壽山之美。

  昂首挺立的枯樹、綿延不絕的雲海、燦爛的波斯菊花、粼粼波光的湖面,與湛藍的天空建構成一幅美麗的福壽山風情畫。

  這些相片是由雲海第一台某不知名品牌200萬畫素DC所拍攝,而這台相機早已靜靜躺在雲海家中動也不動。

  令人懷念的活動,藉由整理相片再次回味。

那一天我們在加里山

加里山起點、終點

加里山為苗栗名山,海拔2220公尺,走在舒適的柳杉林中,可見光與影的巧妙結合與高山鐵道遺跡...

九點,繽紛伙伴坐車陸續抵達一葉蘭生態農場,熱心的潔西卡一早就到中壢為大伙帶來美味的菜包與碗粿。行者大大簡單宣佈些注意事項及開拍團體大合照後,正式展開加里山的登峰活動。

↓沿著產業道路,循著指標,往加里山前進。登山口前約二十分鐘的陡坡著實考驗著大伙的體力,也算是先來個熱身運動。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