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高越嶺西段、奇萊南峰、南華山(1/4)

能高越嶺古道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而後下木瓜溪抵達花蓮,全長約83公里,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如今也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一條路線。步道沿線可見標高3,262公尺的能高山,日據時期因山名有個「高」字而與玉山(新高山)、雪山(次高山)合稱「台灣三高」。

最早是由泰雅族的大支族賽德克人巴雷巴奧群所開發的,他們在偶然的狩獵中,發現東部地區一片曠野可居住,於是部份族人開始遷徙定居,爾後並往來於埔里與花蓮之間,和花蓮的阿美族人交易貨品,成為稱職的山地商人。日據時期,日人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於1917年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闢建了能高越嶺道。民國39年台電公司拓建人行道,架設了127座巨型鐵塔,並在每隔10公里的地點建立保線所,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檜林保線所、雲海保線所、能高中心碑、銅門發電廠、見返隧道等。

能高越嶺古道海拔介於1,689公尺~3,263公尺之間,擁有不同層次的植物林相分布,植物生態由高山寒原生態系、針葉林生態系至針闊葉林混生生態系,植物種類大致為玉山箭竹群落、高山杜鵑、台灣冷杉、台灣鐵杉、紅檜及殼斗科及樟科植物等。動物資源有山羌、台灣野豬、台灣獼猴、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石虎、華南鼬鼠等。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台灣山林悠遊網

此次活動由雲海的同事主辦,參加者共十人,除六名同事外,其他四人為同事們的朋友,其中也包括繽紛的坤榮。

11/9下班後,三台車分批由台北出發,於11/10凌晨一點後陸續來到霧社仁愛國小露營,除了我們這團之外,還有其他隊伍也選擇在騎樓過夜。

11/20,清晨,工友來喊我們起床,收拾東西。

今日早餐為同事媽媽的愛心炒米粉及香蕉,用餐完畢,分配公裝及糧食後,往霧社街上移動,購買今天的午餐,隨即三台車一起沿台十四線往屯原登山口前進。

接近登山口前,已經有兩台中型巴士載來近百名山友,此外,登山口也停滿了各式車輛,我們只好沿著產業道路上行找個較空曠的路邊停車。

08:50,正式出發,登山口的藍天白雲,預告今明兩天的好天氣。

先走過一段崩塌地形。

來到能高越嶺西段入口。

先來張團體照。

看看路線介紹

懸鉤子,果實吃起來微酸。

三花雙瓶梅,也叫做小白頭翁,毛茛科,謝謝需仁告知。

玉山石竹。

能高越嶺西段現也是騎單車的熱門地點,但好幾段的崩塌地形,讓此路線著實帶有不小的危險性。此次,就有位車友連車帶人墜崖,還好邊坡的樹木將他卡在懸崖邊,否則,幾十公尺的斷崖,可是會要人命的。

他的車友們將車停放在越嶺道上,打了電話給消防局請求救援。而我們也只能口頭關心下,繼續我們的旅程。

能高越嶺古道之開發源自於200多年前泰雅族的遷徙,後於日據時期廣建為警備道路,為台灣極具歷史意涵之古道。

桔梗科的輪葉沙參,謝謝需仁告知。

火炭母草

越嶺道邊不時可見到咬人貓。

馬海僕富士山標高2,617公尺,又稱為麻平暮山或Mahebo山,其山頂為霧社事件,馬海僕社頭目莫那魯道(Mona Rudao)自殺之處,而其山腰的馬海僕岩窟,則為莫那魯道的兒子與族人英勇抵抗日軍並集體自殺之地。眺望這山巒起伏的優美稜岳,撫今追昔,讓人添增了不少對往日歷史的悼思。

AM 11:06,來到能高越嶺道第一座吊橋。

AM 11:13,來到雲海保線所前五分鐘路程的福雲宮。

AM 11:19,來到雲海保線所。

關於雲海保線所:

霧社事件中,能高越嶺道上西段的駐在所,除了霧社分室與馬海僕駐在所之外,其餘均被泰雅族抗軍焚毀,其中包括櫻、赫哥、博阿倫、屯原、尾上、能高駐在所。事件結束後,日警重建越嶺道上的駐在所,且為加強山地控制,增設富士見與松原等兩駐在所。其中尾上駐在所,重建後的位置移至原舊址西邊約一公里的尾上山稜線上,即現今之雲海保線所所在位置。民國39年,尾上駐在所隨著山地警備事務的解除與台電東西向輸電線路的興建,而更名為雲海保線所,並肩負線路維修與保養工作迄今。

下接:

能高越嶺西段、奇萊南峰、南華山(2/4)
能高越嶺西段、奇萊南峰、南華山(3/4)
能高越嶺西段、奇萊南峰、南華山(4/4)

No tags for this post.

留言回應

你必須要 登入 才能留言回應。